每日视讯:人性善恶之争与儒学的蜕化变质(小论文)
(资料图片)
《中国哲学史》期中试题(2022年5月22日堂上作答)
小论文:试比较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是同一类天人观点的道德学说发展产生的不同产物。它们均含有孔子主张的“仁”的理解成分在内,以天赋的“仁”作为人类与其它物种区分的本质区别。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知虑材性”的内容也继承了孟子“天生四端”说的心性修养论。
孟子的性善论中,善的存在形式是“善端”,即天赐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本心”,它们依靠后天的心性修养成为仁、义、礼、智“四德”。发展先验的善,需依靠纯粹理性的“思”统摄,宰制物欲,以养浩然之气。孟子性善论实现天道与人道的神秘主义合一,为“仁政”学说奠定形上基础。
荀子的性恶论中,“恶”以人的感官、感性为基础,以因欲望导致的破坏社会安宁的行为为表现。恶生于天官(感性),续于天情(情感),人人生而有之;圣人君子能为仁,则是因为他们可以发挥天君(理性)“化性起伪”,在圣人教化下修身积善,通过后天努力遏止恶的本性。这为荀子“隆礼重法”的政治主张找到了依据。
孟、荀的人性观点与时代背景和政治理想高度相关。孟子哲学形成于战国中期各国的变法高潮中,在封建统治及其剥削方式确立时,社会主要矛盾为阶级矛盾,体现为封建地主与农民间的矛盾。孟子为维护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提出“仁政”学说,向地主阶级劝善以缓和社会矛盾。荀子哲学形成于战国晚期,此时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已经稳固,社会主要矛盾为统治阶级内部,即各武装封建地主间的矛盾,大一统的趋势已无法阻挡。荀子以隆礼重法的思政教育方法论和“解蔽”“正名”的政治道义观支持统一。孟、荀人性观点的各有侧重,实际与地主阶级革命、封建社会建设的形势紧密联系:孟子性善论带有封建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探索阶段的特点,仍有奴隶制时期贵族内部礼法秩序的影响;荀子性恶论则充分体现出封建主义革命完成期的风气,具有鲜明的专制集权色彩。
对儒学发展史来说,孟、荀的人性论都有重大意义。孟子以形而上学方式确立天道与人道的自然联系,发展了孔子的“天命”“仁”观点,并以此将“中庸”引入社会政治的广泛领域;荀子富有辩证法意味的性恶论在儒学理论中第一次破除了专政的神秘、神圣属性,事实上承认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专政。但是,孟、荀的人性论对物欲的伦理属性问题虽有探讨,却都给出了消极的回答,基于“天人合一”的圣人立场否认物质生活需求在道德上的正当性,使义利对立的传统在儒学后续发展中始终遗留。
汉代,多民族大一统中央集权封建君主专制国家成功延续,董仲舒合理吸收孟子人性论中的神圣“天性”和神秘主义,形式上否定、实际上窃取荀子人性论的社会行为建构思想,并阉割先秦儒学的人本主义观点,推出了“天子”等皇权神秘化的概念,并借由教育与考试制度的建立,实现了儒学的蜕化变质,彻底走向体制化、封建化。此后儒学的人性观点,本质上主要地是地主阶级心性观念和“臣子良民”观点。孟、荀的人性论分野,是“王道”凌驾于天道、人道不可或缺的两块基石。
标签: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 (2023-04-13)什么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什么属于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
- (2023-04-04)健康元&丽珠集团普惠慢病防治进临泽,助力乡村振兴
- (2023-03-30)洱海几月份去最美?洱海是海吗?
- (2023-03-29)led氙气灯和氙气灯有什么区别?氙气灯可以直接换成led灯吗?
- (2023-03-24)克隆好友是都要超会吗?克隆微信好友会被发现吗?
- (2023-03-06)信托投资的收益怎么样呢?信托专业术语释义
- (2023-02-26)首届儿童脑科学与脑健康促进专委会年会开幕,探索儿童康复“MDT”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