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这家“破”车企股价疯涨15%,到底发生了什么?

2023-07-06 22:18:25 来源: 功夫AUTO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7月6日,此前已宣布将被沈阳汽车接盘的华晨集团,在港股市场上出现了一番“异动”。

今天港股一开盘,华晨中国(HK01114)一度涨超18%,涨幅领衔整个汽车板块。截至收盘,华晨中国收3.76港元每股,涨幅14.98%。

华晨中国股价此次突然猛涨,原因来自其前一晚的一份公告。公告中,华晨中国表示将在继年初0.96每股派息后,将再次派发0.96元/股特别股息。


(资料图)

“一家股价才3元多点的公司,全年派发1.92元以上特别股息,全市场罕见!谁还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有股民振奋地说道。

有分析人士指出,华晨中国此番再度派息,一方面是要充分向外展示如今的沈阳国企已不同往昔,是负责任、讲诚信、守规则的;另一方面则是再次向市场表明,华晨中国资产的优异性,是有能力和信用持续派发较高股息的。

事实上,华晨中国此举的时间节点也相当“敏感”。

此前,原定于6月30日上午召开的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第四次债权人会议,由于未能完成决策而被延期至2023年7月31日18时。

自2020年申请破产重整以来,华晨集团已召开了三次债权人会议,然而都无疾而终。

华晨集团重整管理人曾表示,“重整计划(草案)可能无法符合每一家债权人的全部预期,但基于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债务人财产分布分散,负债金额巨大,债权人数量众多等现实情况,重整投资人的招募和谈判异常艰难。”

此前在6月16日,长达近三年的华晨集团重整方案终于“出炉”。

根据金杯汽车和申华控股共同披露的《关于间接控股股东签订重整投资协议的公告》以及沈阳市汽车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告知函》,中选投资人沈阳汽车有限公司(“沈阳汽车”)与华晨汽车等12家企业、管理人共同签署《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之投资协议》,投资的交易对价不超过164亿元,通过出资人权益调整,将华晨集团100%股权调整至沈阳汽车。

虽然沈阳市政府当起了华晨集团的“白衣骑士”,但其重整之路仍充满各种“不确定”。

首先,面对加起来高达700多亿的负债,沈阳汽车要拿出一套让每位债权人都满意的方案着实不易,而且在华晨宝马股权变更之后,失去了“利润奶牛”大部分的支持,华晨集团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也备受质疑。

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截至2022年6月1日,共有6029家债权人向华晨集团申报了债权,合计577.18亿元;账本记录在案的债权人未申报债权,共计132.94亿元;无须申报的职工债权,共计7.86亿元。三者合计高达717.98亿元。

而在最近披露的最新版重整方案中,华晨集团2022年年底总资产的市场价值为252.05亿,其中长期股权投资为180.57亿。虽然较上一版的数字有所上调,但仍有接近300亿元的资产负债缺口。

再者在去年2月份,华晨宝马完成股权变更后,华晨中国的股权比例已降至25%,华晨宝马为华晨中国贡献的净利润,也从2021年约145.15亿元,大幅下至2022年的约23.8亿元,降幅达83.6%。

在被沈阳汽车接手后,有分析人士更猜测称,未来“华晨宝马”很有可能直接变成“沈阳宝马”。

在重整方案中,沈阳汽车对于宝马的合作关系也非常重视,强调要“利用与宝马的战略合作关系和沟通渠道,助力围绕宝马整车进一步开拓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业务,提升沈阳市汽车产业总产值,实现强链、补链、延链。”

数据显示,沈阳市去年的529.4亿元总税收中,仅华晨宝马就贡献了485亿元,占沈阳总税收超过91.6%。

其次,在重整之后,华晨中华这一经典中国品牌能否“复活”,也充满疑问。

因为在第一版的重整方案中,华晨宝马是表示了收购中华品牌的意愿,但在新一版的方案中已没再提及。

为此,对于重整之后中华品牌的最终走向,沈阳汽车也给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重整后,沈阳汽车将充分评估中华汽车保资质、引入合作方盘活相关业务资产的可行性。执行层面,沈阳汽车将致力于引入有意合作的运营方、资金方,共同盘活中华品牌……如无意向方参与中华汽车业务盘活,沈阳汽车将审慎评估保资质以及停止业务盘活的可行性,并在重整投资款项中预留专项资金,妥善化解原中华品牌汽车的维保风险。”

众所周知,如今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白热化,华晨中华即使“复活”,后续“存活”的几率也并不大。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华晨中国无主营业务,除此前意欲以13亿回购华晨雷诺造车平台外,核心资产为192亿股权投资(宝马中国25%股权)。

为此,在沈阳汽车的规划中,后续利用华晨雷诺继续深挖新能源商用车的潜力以及做好宝马配套的产业链,是重整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只不过,目前仍存的一大疑问是,一推再推的债权人会议,能否在这个月月底顺利召开?

功夫拍案

毫无疑问,华晨集团破产重组的成功与否,将代表着东北汽车工业能否再度崛起的希望。

目前虽然沈阳市拥有宝马与上通北盛两家大型的汽车企业,但若华晨这一品牌的“消亡”,相信对当地汽车产业与从业人员的信心都将有着不少的打击。

拖了三年多的破产重整,华晨不仅创下了中国公开市场破产重整最长周期企业之最,而且这背后的连串因果也对中国品牌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警醒作用。

有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当时的华晨来说,金融才是目的,造车只是手段。”这似乎也与此前国内掀起的一股新能源造车热潮有着本质类似的“内核”。

毕竟从来造车都是一条留给擅长长跑的竞争者赛道,如今新一轮竞汰赛再度卷起,考验这些选手的,始终是耐心与耐力,而非投机的运气。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